故事之一 《智永和尚的“退笔冢”》
隋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智永和尚,是王羲之的七世孙。据说他曾住在永欣寺楼上,刻苦学书三十年。他身边备有一个大竹篓,将写秃的笔扔进竹篓里,整整装满了五篓,后来将秃笔取来埋在一起,称为“退笔冢”。经他亲手临写的《千字文》有八百多本,分别散在江南各寺庙里。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綉花针”,智永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,每天来求他写字的人络绎不绝,把他家的门限都踏穿了,于是用铁皮包上,被人称为“铁门限”古人说:“水滴石穿,绳锯木断”,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写照吗?
故事之二 《红叶作书,郑虔三绝》
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,书法家,学问很渊博。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,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,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,用什么来练字呢?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,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,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,刻苦学书。时间一长,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,他的书法、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,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,称之为“郑虔三绝”。前人说: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,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?
故事之三 《穷和尚成了大书法家》
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,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。因为贫苦,买不起纸张,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,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,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,刷上漆,在上面练习写字,时间长了,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。他写秃的笔,可能比智永还多,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,名叫“笔冢”。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,终于自成一家,他的草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。 常言道: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。同学们,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,比智永、郑虔、怀素要好得多,难道不应该趁这大好时光,奋发自励吗?
故事之四 《身残志坚的书法大师》
前面介绍的三位书法家,生活在离我们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。现在,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位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事迹。这几位书法家都有相同的美德:身残志坚,老当益壮,生命不息,勤奋不巳,堪为我们年轻一代的表率。他们的名字早已为国内外所知晓,那就是:邓散木、林散之、费新我三位老人。三老之中,邓老已于一九六三年去逝。费老、林老都已有八十多岁高龄,他们每天仍挥毫作书,豪情溢于笔端。三位老人从青年时代就热心艺术,但在他们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,都遭遇很大的不幸:邓老六十三岁时,左脚因疾病截去,此后右手伤筋不能握笔,胃又切除三分之二。他身带病残,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,右手握不信住笔就练左手,执不了刻刀就用凿子、锤子,而他这时的作品,不但不减当年,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气,把他的崇高品德融会在杰作之中,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林老在年近七旬时,全身严重烫伤,无名指和小指残废。书法家失去手指该是何等不幸!带病残,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,右手握不信住笔就练左手,执不了刻刀就用凿子、锤子,而他这时的作品,不但不减当年,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气,把他的崇高品德融会在杰作之中,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林老在年近七旬时,全身严重烫伤,无名指和小指残废。书法家失去手指该是何等不幸!林老坚持用三指握笔作书,终于大成。他那神采飞扬的行早书,是我国书苑的一朵奇葩。 费老原是江苏画院的著名画师,一九五八年,右手不幸患病残废,他痛苦万分,从此改用左手写字。志之所向,无坚不摧。经历十多个寒暑,费老终于以崭新的面目,异峰突起,他的佳作驰名国内外书坛。同学们,象邓老、林老和费老,在他们生命的晚年,致病致残,却以顽强不屈的意志,锲而不舍地追求,取得显著的成就。我们正当年少,精神充沛,身体健康,不更应该有早努力吗?当然,对于大多数同学,并不要求人人都成为书法家,但至少应该把字写清楚、整洁,要学习历代书法前辈们的奋斗精神,用在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中,就一定可以作出成绩来!
书 法 口 诀
点中周旋运笔锋,欲右先左横无平;
欲下先上坚无直,悬针垂露两分明;
撇勿过弯如劲啄,一波三折捺始成;
钩挑顿处忽迅出,心手相应百日功。